自党史学习教育以来,区政务服务管理局依托海淀科技创新优势,聚焦企业、群众的办事需求,着力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以坐不住的责任感和等不得的紧迫感,积极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探索政务服务领域的新突破和新路径,通过科技创新,为企业群众提供“贴心、暖心、省心、放心”的优质服务,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效转化为群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助力政务服务 发展。
陈先生是广东省佛山市的一名工程师,因为工作需要,在北京上班。较近,他和家人要在佛山买房,他没时间回佛山办理证明材料。听说海淀区与佛山市实现自助终端渠道跨省通办,他来到海淀区政务服务中心咨询,通过自助终端顺利地打印出相关证明材料。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局聚焦企业群众异地办事需求,借助海淀科技优势,探索“区块链+跨省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依托政务服务区块链提供的链上数据核验共享和业务流程共识协同能力,实现异地代收代办、材料智能核验、办事结果互认、审批数据上链、支撑“全环节”通办,方便办事企业和群众不用跨地区来回跑,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在全国率先实现应用自主可控的长安链推进政务服务“跨省通办”。
截至目前,我区已经与广东省佛山市、四川省天府新区、雄安新区、天津市南开区、滨海新区、河北省易县、北京市怀柔区等7个地区实现“跨省(区)通办”,可办理通办事项3大类232项,其办理量和查询量开始稳步提升。在线上线下开设“跨省通办”专窗和渠道,为办事企业和群众提供异地代收代办、自助办理、材料智能核验、办事结果互认、审批数据上链等“全环节、多元化”跨省通办服务,较大限度利企便民。
下一步,我区将继续推进“区块链+跨省通办”,持续扩大通办范围,致力打造“贯通南北、覆盖西南、两翼一轴”的跨省通办新格局。优化“共识链”平台,采用“链上存证、链下传输”发挥区块链跨部门协作、多环节业务的优势,打造跨区域审批和服务结果链上共识的政务服务通办新模式。
“前几天我想来街道办事,总担心上班没时间出来、下班这里又关门。但是,现在有了自助机,我下班过来,按要求把材料放到收件柜里,第二天工作人员上班把材料拿走去帮我办,办完放回文件柜里,短信通知我下班来取,一趟下来既方便又快捷。”家住西三旗街道的孙先生说。
记者了解到,孙先生口中的自助机就是海淀区政务服务管理局近期在西三旗街道政务服务中心投入使用的24小时智能自助服务终端。自助服务终端运用区块链、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具有自助办理、查询、打印、存取件、人证核验等功能。办事群众可自助查询打印社保、公积金、考试等111类高频服务事项,可自助交件办理生态农业类、文化类、民生保障类、市场类、安全类等100余项区级事项。截至目前,已经在温泉镇、四季青镇、紫竹院街道、西三旗街道4个街镇实现7×24小时智能自助服务。
“我们预计到今年年底的时候在全区铺开,在每个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会设置24小时自助服务终端,而且结合海淀区科技园区多的特点,我们还将在园区的服务站里设置自助机,助力科技工作者不出园区就能办理业务。”区政务服务管理局科技信息化科科长陈镭告诉记者。
据介绍,全区39个政务服务中心均建立了“早晚弹性办、午间不休息,周末不打烊”的延时错峰服务机制,消除了办事群众“上班时间没空办,下班时间没法办”的困扰。截至今年6月底,延时服务共接待办事群众38737人次,办理量为20169件,增强了企业群众获得感。